close
關節方面的疾病,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痛風、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之外,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差異?風濕性關節炎為感染鏈球菌所引發的風濕熱,通常為急性,很少固定在同一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人體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的自體免疫發炎反應,常導致關節破壞變形,好發於手部關節,包括手腕、掌指及近端指間。
中醫辨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相當於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所描述的「痺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精血充養則筋骨得以充養,肝腎虛損則氣血不足,常因外在風寒濕邪氣所阻,導致筋骨失去充養或氣血閉阻。所謂「氣血不通則痛」,此時可由中醫辨症論治,依個人體質,採取補氣養血、補養肝腎、活血通絡、袪風解表、溫經散寒、清熱止痛等方法來調理。
依臨床表現,患者如果屬於「風寒痺阻證」,可用中藥方劑防風湯加減。方劑中的防風、麻黃可以袪風散寒,肉桂溫經散寒,當歸養血活血,秦艽可以除風濕止痺痛,茯苓健脾滲濕,葛根能解肌止痛,生薑能助諸藥發表散寒,諸藥相結合,則「袪風散寒、溫經通絡」的功效大。
若患者屬於「風濕痺阻證」,可用中藥方劑蠲痺湯加減。中藥桂枝、羌活、秦艽、海風藤、獨活、桑枝,可以袪風通絡;木香理氣,輔以當歸、川芎,可以活血化瘀;乳香伸筋活絡止痛。如果風寒濕三者,偏風勝者,可加防風;偏濕勝者、可加薏苡仁、茯苓、蒼朮;兼寒者,可加炮附子;有疼痛者,可加桑枝、牛膝、續斷等。當然,實際上的用藥還是要經由辨證來治療,偏於陰虛內熱者,可用牡丹皮、土茯苓、金銀花、秦艽等;偏於濕熱內盛者,除了可用蒼朮、茯苓、薏苡仁外,也可使用黃柏;偏寒型者,可使用桂枝、乾薑等。
飲食宜忌
不同類型的患者,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
1.伴有濕熱的患者,不適合飲酒,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藥酒中有附子、肉桂等熱藥,更會加重腫痛病症。
2.風熱型和濕熱型的患者,可多選用薏米仁粥、綠豆、生梨等,以協助清除內熱;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薑、酒等。
3.寒濕型的患者,可選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薑、桂皮等。
4.肝腎兩虛型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補益的食品,如:胡桃、桂圓、芝麻等。
平日保養
1.如果處於急性發作期,可利用冰敷、冷敷來緩解紅腫。
2.少吃油炸食物,多攝取橄欖油與深海魚,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關節發炎。
3.做些溫和的運動,如:游泳、散步、騎腳踏車。
4.避免讓涼風或電風扇直吹身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內赤身睡覺。
5.如發現身體有局部冰冷的現象或關節疼痛,可以熱敷按摩。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經由西醫藥物治療得以緩解,但平日也要加強保養,遵守飲食宜忌等應注意事項,該忌口就忌口,治療才能事半功倍。當然,適當的中醫藥調理,亦能改善與維護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藥師 張坤隆】
引用: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36586
中醫辨症
類風濕性關節炎相當於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所描述的「痺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肝腎精血充養則筋骨得以充養,肝腎虛損則氣血不足,常因外在風寒濕邪氣所阻,導致筋骨失去充養或氣血閉阻。所謂「氣血不通則痛」,此時可由中醫辨症論治,依個人體質,採取補氣養血、補養肝腎、活血通絡、袪風解表、溫經散寒、清熱止痛等方法來調理。
依臨床表現,患者如果屬於「風寒痺阻證」,可用中藥方劑防風湯加減。方劑中的防風、麻黃可以袪風散寒,肉桂溫經散寒,當歸養血活血,秦艽可以除風濕止痺痛,茯苓健脾滲濕,葛根能解肌止痛,生薑能助諸藥發表散寒,諸藥相結合,則「袪風散寒、溫經通絡」的功效大。
若患者屬於「風濕痺阻證」,可用中藥方劑蠲痺湯加減。中藥桂枝、羌活、秦艽、海風藤、獨活、桑枝,可以袪風通絡;木香理氣,輔以當歸、川芎,可以活血化瘀;乳香伸筋活絡止痛。如果風寒濕三者,偏風勝者,可加防風;偏濕勝者、可加薏苡仁、茯苓、蒼朮;兼寒者,可加炮附子;有疼痛者,可加桑枝、牛膝、續斷等。當然,實際上的用藥還是要經由辨證來治療,偏於陰虛內熱者,可用牡丹皮、土茯苓、金銀花、秦艽等;偏於濕熱內盛者,除了可用蒼朮、茯苓、薏苡仁外,也可使用黃柏;偏寒型者,可使用桂枝、乾薑等。
飲食宜忌
不同類型的患者,飲食宜忌也各不相同:
1.伴有濕熱的患者,不適合飲酒,因為酒性辛熱,助陽生火,酒熱傷肝,酒濕傷脾,如藥酒中有附子、肉桂等熱藥,更會加重腫痛病症。
2.風熱型和濕熱型的患者,可多選用薏米仁粥、綠豆、生梨等,以協助清除內熱;不應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薑、酒等。
3.寒濕型的患者,可選用溫熱性的食物,如:薑、桂皮等。
4.肝腎兩虛型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補益的食品,如:胡桃、桂圓、芝麻等。
平日保養
1.如果處於急性發作期,可利用冰敷、冷敷來緩解紅腫。
2.少吃油炸食物,多攝取橄欖油與深海魚,其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關節發炎。
3.做些溫和的運動,如:游泳、散步、騎腳踏車。
4.避免讓涼風或電風扇直吹身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內赤身睡覺。
5.如發現身體有局部冰冷的現象或關節疼痛,可以熱敷按摩。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經由西醫藥物治療得以緩解,但平日也要加強保養,遵守飲食宜忌等應注意事項,該忌口就忌口,治療才能事半功倍。當然,適當的中醫藥調理,亦能改善與維護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中西醫健康養生寶典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藥師 張坤隆】
引用: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36586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