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兆英 郭小姐32歲於十月某日因胸悶、胸痛併冒冷汗至某醫院就醫,經心電圖 及心臟酵素檢查正常後即讓郭小姐回家,但郭小姐因症狀持續而至本院 就診,本院再度以心電圖及心臟酵素檢查則確立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經 緊急心導管檢查發現為左前降動脈阻塞,後經由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併 支架植入手術後,病情呈現穩定狀態。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令人聞之色變,膽戰心驚的疾病。在台灣,根據推 算每年約有一萬至兩萬人罹患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約有一千至兩千人因 此而死亡,並且約有一半死於發作後一小時內。因此,認識急性心肌梗 塞則成為重要的課題。 急性心肌梗塞好發於五十至六十歲左右的年紀,隨著國人飲食習慣的改 變及社會工作壓力的增加,最近門診中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的年齡有下降 的趨勢。如同本病例所列舉,因此,急性心肌梗塞已經不再是壯年或老 年人的專利。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一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 抽煙、男性、家族史、停經後婦女皆為其危險因子。然而,在年輕人的 急性心肌梗塞還應考慮有無膠原血管疾病、先天性構造異常、藥物濫用 或孩童時期有無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等等。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因為硬化的血管中斑塊(plaque)破裂,引發血小板聚 集,致使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常好發於秋冬之際,和上午六 時至十二時,可能因為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分泌增加所致。 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乃依據臨床症狀的出現、心電圖的變化及心臟酵素 的上升三者有其二來作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確定診斷。臨床上要早期診斷 此症需要病患及醫師雙方的高度警覺。心肌梗塞從完全沒有症狀(約2 0-30%,稱為靜默型心肌梗塞,silent MI)、上腹痛、脖子緊、 下巴酸、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到胸悶、胸痛、冒冷汗、痛到左肩膀 等等症狀,皆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此外,急性心肌梗塞約有10 -50%的患者未出現典型的心電圖變化,甚至是完全正常;另外,心 臟酵素雖然是急性心肌梗塞最準確的診斷工具,然而心臟酵素卻常常在 梗塞後2-6小時才開始上升,因此,當一個高危險群的患者出現上述 症狀而至醫院就醫時(如文章首段所述郭小姐症狀),若是早期就醫者 ,不可以單靠一次正常的心電圖及心臟酵素而斷定此患者沒有急性心肌 梗塞,應該於數小時後再追蹤心電圖及心臟酵素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 可能性。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除了氧氣供應阿斯匹靈、硝化甘油、嗎啡等基本治 療外,還需要經由醫師根據病患的年齡,從發病到醫院的時間,到院時 的狀況,有無治療禁忌,併發症的有無及醫院設備等等情況來決定採取 何種適當的進一步治療(血栓溶解劑或緊急心導管手術)。 總而言之,急性心肌梗塞目前已經不是老年人專利,所以,出現胸痛的 你,趕快找心臟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吧。 |
本文由【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引用: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308&category=醫藥疾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