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或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看到父母或師長帶著孩子來求助時,總是有好多的心疼:青少年因負面的情緒不被同理而與權威角色有諸多衝突;但焦慮的長輩看著孩子內在情緒波瀾不斷,卻因難以理解他們的壓力從何而來,只能在一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束手無策;其實從長年關心心理衛生的董氏基金會於九十二年所進行的「青少年主觀生活壓力與其憂鬱傾向之相關性調查」結果發現到,國高中高職的學生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憂鬱情緒偏高,而他們認為主觀生活壓力事件平均排序前五名的分別為考試、課業表現、金錢、同儕關係與外表,前三項即是時常或總是讓青少年〞鬱卒〞的主因;而教育部去年完成2002年至2005年6月的最新校園意外事件統計,更顯示了自殺死亡,無論在全國或校園學生的死因比例,均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在大專及高中職學生已竄升為第二大死因。所以青少年並不是沒有煩惱與壓力,只是若不懂得去做好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有可能就會走入死胡同,身陷憂鬱風暴。
接下來,我們提供一些情緒管理的小秘方,不單是給青少年朋友們做為對抗壓力的秘笈,也讓關心青少年的長輩們在看到孩子有情緒困擾時,能適時給予建議性的協助: 1. 和壓力做朋友:認識壓力的本質 外在生活事件是中性的,但一個人會因為本身的人格成熟度、個性特質、人生價值觀、過去面對同樣事件所經歷的感受……等因素,而主觀認定該事件是否為一項壓力;很多生活事件可能對成年人而言,並不認為是重大壓力,但對青少年來說卻可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如:和初戀情人分手;無可避免地,當壓力出現時,透過個人體質與心理運作的交互作用後,會有特定的身心反應,包括身體的不適 如:胸悶、心跳快、呼吸困難……等,以及心理上的情緒反應,包括不安、煩躁、擔心甚至慌張、憂鬱等。事實上,適當的壓力會帶來正面的影響,如:可以激發思考、發揮潛力與集中注意力,因此壓力的負荷是貴在拿捏恰到好處─若能以正向的觀念去看待及認識壓力,它有可能會由阻力變成助力。
首先我們要肯定此一壓力事件的正面意義,比如說:考試是為了解自己學習的成效,不論考好考差,都可以藉此去檢討日後可再精進之處;再來,靈活運用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抗壓招式,將壓力的負荷量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反而能集中注意力去準備考試,說不定就能激發潛能,獲得出人意表的好成績呢!
2. 抗壓招式 (1) 把問題說出來:把自己的困擾與感受和你值得信賴並且人格成熟的人分享,不但可以舒解內在的張力,還可以提供你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找到新的解決策略。若身邊沒有可以談心的對象,不妨求助專業的諮商輔導人員,如校方的心理衛生輔導中心(或輔導室)或各大醫院精神科門診。
(2) 學習多項自我放鬆的技巧:我們不一定能解決生命中所有的難題,但我們能學習許多適度放鬆的方式,包括常見的休閒活動,如閱讀、聽音樂、運動、冥想……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對舒減壓力也十分重要。專業治療者還可以提供肌肉放鬆訓練、腹式呼吸等行為治療。學習多種自我放鬆技巧,交替運用,可找到最適合自己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3) 轉移注意力:一旦自己在面對壓力源已到無法承受的狀態,可考慮離開片刻,以轉移注意力,忘卻問題,甚至合併採用前項自我放鬆的技巧,加速壓力的緩解;即使仍在可以承受壓力的範圍內,仍建議每天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從事休閒活動,以調整緊繃的身心。
(4) 學習觀察處理負面情緒:一旦察覺有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在談論問題前,先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一下吧!帶著負面情緒處理事情,常會過度衝動,反而事倍功半,後悔莫及;運用前項自我放鬆的方式緩和負面情緒,不失是個妙方。
(5) 為自己保留彈性的空間: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遇到困難或挫折,應學習正面思考,試著合理要求自己,接納自己已經盡力,有時候甚至允許自己可以休息一下,開放給自己人生所有的可能性。
(6) 給別人一些機會:因為不同的信念、背景、文化、宗教、性別與生活經驗,而使每個人形成獨特的個體,學習專重別人,偶做退讓,給別人一些空間,其實也讓自己有喘口氣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