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指肝細胞因病毒、藥物、毒素、酒精的破壞,造成肝細胞損傷、變性、發炎,以致無法發揮肝臟的正常功能,甚至壞死的情況。台灣人口中每五個成人有一人罹患肝炎。 急性肝炎的治療方式因不同病因而有差別。B、C型肝炎目前皆有抗病毒藥物可治療。除了猛爆性肝炎、重症肝炎可能有較明顯的症狀外,大多數肝炎都沒有明顯症狀,使得絕大多數的患者會疏忽病情的發展,以致延誤了治療的有效時機。有肝癌患者70%是在終末期才發現病情的,以致治療效果往往不如預期。 肝炎初期並不易察覺,若沒好好注意很容易轉變成嚴重的肝臟疾病,可能會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不管罹患哪種肝炎,臨床上的症狀都相當類似,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疲倦、黃疸、茶色尿、體重減輕、腹脹等,嚴重時會有水腫、全身性皮膚瘀血及紫斑、荷爾蒙失調等情形,理學檢查可以發現肝腫大的情形,但不一定會發燒。 罹患肝炎的高危險群有:(1)飲酒過量(2)肥胖(3)經常服用藥物(4)常輸血(5)家中有肝炎患者(6)生活作息不規律。如果你是以上幾點的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肝功能指數及肝臟超音波掃描,如有異常報告,應及早接受醫師指示治療。平日應注意身體保養,並維持理想體重,每天運動30分鐘,促進新陳代謝,因為肥胖可能導致脂肪肝的發生,加重肝臟發炎。日常生活作息保持規律、作息勿太勞累。 飲食方面應遵守以下原則:適量蛋白質、適量脂肪、足夠的營養素。食物的選擇最好以高生理價值來源的肉、魚、蛋、奶,其餘植物性蛋白質可選用黃豆及其相關製品來供應。 無論是那一種肝炎,都要做定期檢查,給自己做一病史與檢查結果的記錄,作為治療、追蹤和評估的依據。應該建立預勝於治療的觀念,定期作需要的健康檢查,除了暸解身體的狀況外,也有助於早期發現疾病並及早治療。 |
本文作者【消化器內科 何尉旗醫師、護理部 林佩如 臨床技術師】
本文由【仁愛醫療財團法人】提供
引用: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7208&category=護理照護&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