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CPR 「先壓胸再吹氣」
2010年10月19日蘋果日報
CPR新舊版本對照表
註1:A代表Airway(呼吸道)、B 代表Breathing(呼吸)、C 代表Circulation(循環)
註2:新舊版步驟一、二相同
資料來源:衛生署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896651/IssueID/20101019
先壓胸再口對口 美更改CPR步驟 不熟悉者 可持續壓胸等醫護人員
〔編譯管淑平、王昶閔、王述宏/綜合報導〕
美國心臟學會十七日公布最新的「心肺復甦術」(CPR)指南,將過去「保持呼吸道暢通-口對口人工呼吸-
按壓胸口」(Airway-Breathing-Compression,A-B-C)順序,改成C-A-B,即直接壓胸。
若不熟悉CPR技巧者,可持續壓胸,直到醫護人員接手。
共同編撰這份新指南的該學會塞爾醫師說,這項改變是讓人們使用CPR急救時,「從最簡單的步驟先做。」
消防署:未修改前 維持傳統步驟
我國二○○六年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修訂的CPR指引,執行順序為A(暢通呼吸道)、B(檢查有無呼吸、口對口呼吸)、C(壓胸),壓胸三十次後吹氣兩次,經過五個循環後,再換人執行。衛生署近期將邀請醫界、消防、民間急救單位舉行緊急醫療諮詢委員會,原則上將參照國際標準,最快明年推出新版CPR指引。
消防署表示,在衛生署未修改版本前,救護人員仍將維持傳統的CPR步驟。
不論是專業急救人員,還是一般路人,實施標準CPR急救時,都應該先按壓胸口。
新指南建議對成人急救時,應以至少一分鐘一百下的速率,快速用力地按壓胸口,按壓深度至少 兩英寸 (五.○八公分 ),然後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再口對口人工呼吸。新指南適用於成年人和兒童,但不適用新生兒。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19/today-life4.htm\\\\\
新版CPR/先壓胸 再口對口
壓胸像幫浦 把氧送進腦
吹氣可增加血液中的氧氣,壓胸像幫浦一樣,可將血液送至全身器官,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以自來水廠送水至各家戶比喻,他說,吹氣好比水質淨化一樣,可增加血中含氧量,卻沒有管路可送達家戶(器官),家戶仍會缺水;壓胸雖水質不好,但至少管路暢通,家戶不會有缺水危機,血液可流至全身,並維持各器官正常運作。
他說,吹氣可增加血中含氧量,但許多人擔心傳染病,無法正確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導致很多氣體不見得可以吸進去;加上不少民眾遇到陌生人會有疑慮,急救動作太慢,延誤黃金救援時間,現在改為直接壓胸,再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若有疑慮者也可一直壓胸,每分鐘速度至少100下,亦能達到CPR目的。
溺水、嬰兒 搶救仍照舊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患者死亡前所吸進的最後一口氣,會讓血液殘留氧氣,就算沒心跳,血液仍有氧氣存在,短時間快速壓胸,可幫助血液中氧氣送至腦部,讓腦部維持循環運作,以降低腦死機率。美國很早前就曾提出修改CPR標準,但缺乏更多研究報告證實壓胸確實較吹氣來的重要。
不過,石崇良強調,新版CPR指引提及,若心跳停止是因呼吸問題者,包括新生兒、溺水者、藥物過量引發呼吸變慢、中止者,還是得遵照舊版CPR規範,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之後再壓胸。
石崇良說,衛生署蒐集國外資料及新版CPR指引後,將提送緊急醫療諮詢委員會討論,原則上會參照國際標準,最快明年上路。
【2010/10/18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5918415.shtml
《社會》心肺復甦術更新,胸部按壓第一
2010-10-19 08:4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美國心臟學會(AHA)十八日公布二○一○年心肺復甦術(CPR)新指南,將行之多年的「暢通呼吸道─檢查與維持呼吸─胸部按壓」的(ABC)施救程序,調整為「胸部按壓─暢通呼吸道─檢查與維持呼吸」(CAB)。更新後的步驟適用成年人、小孩、嬰兒(新生兒除外)。
AHA並建議,不論是一般非專業施救者或專業施救者,均應改採新程序。
更新的CPR程序公布在AHA《循環:美國心臟學會會刊》。AHA也在YouTube放置一段CPR新指南影片(www.youtube.com/watch?v=O9T25SMyz 3A )。
近來許多急救專家更主張,按壓胸部是CPR中唯一不可或缺程序。最近《美國醫學會期刊》與《刺胳針》兩大醫學期刊各有一篇研究顯示,只按壓胸部的CPR遠比兼用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傳統CPR有效。
新指南共同執筆人、AHA心血管急救委員會主 席塞瑞 博士指出,過去四十多年的CPR訓練強調「ABC」程序,但這會延誤按壓胸部的步驟,而胸部按壓是維持富含氧氣的血液循環全身的關鍵步驟,猶如為患者提供一顆人工心臟。
在施行CPR之前,施救者應先確認患者有無意識。若患者喪失意識、沒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應立即撥打一一九(美國為九一一)求援,或高聲呼救請旁人撥打求援電話,然後隨即按壓患者胸部。
以心臟病發的患者為例,發病後幾分鐘內,肺部與血流中仍有氧氣,此時立即按壓胸部中央,可促使血液更快流向腦部與心臟。
研究顯示,心臟病患在醫院外發病接受按壓胸部施救,存活率達十三.三%;接受傳統CPR的ABC程序施救,存活率只有七.八%。ABC程序會造成約卅秒的關鍵時間流失。
新指南也建議,胸部按壓速率應略為提高,每分鐘至少一百次。施救者按壓深度也應更深,成人與孩童至少 五公分 ,嬰兒為三. 八公分 。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吹氣比率仍維持三○比二,亦即按壓三○次、吹氣二次。施救循環應避免中斷,直到醫療救護人員抵達為止。
(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十八日外電報導)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01019001622&cid=1206 先壓胸 台灣擬更新CPR步驟 2010/10/18 19:20:45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18日電)外電報導美國心臟醫學會正式推廣新的心肺復甦術 (CPR)指引,改先以1分鐘壓胸100下以上,讓血液中氧氣快速跑到腦部,降低腦死機率,台灣也將參考新版本,最快明年上路。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10180215&pType0=aHEL&pTypeSel=0
美國心臟醫學會正式推廣新CPR指引,以往CPR時必須先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2下,再壓胸按摩心臟30下,但新CPR指引改以先壓胸1分鐘100下以上,行有餘力再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受訪表示,因為過去研究顯示,壓胸確實比吹氣重要,可以讓器官組織維持正常運作。另外,他說,很多人無法正確對患者施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或碰到陌生人口對口會有疑慮,延誤CPR時間,因此,直接改以壓胸,達到CPR目的。
不過,他說,指引中也提到,新生兒、溺水者、藥物過量引發休克,還是要比照舊版本,先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石崇良說,醫事處將蒐集國外資料及新版CPR指引,並提到緊急醫療救護諮詢委員會討論,原則上會參照國際標準,預計最快明年上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受訪表示,患者在休克前所吸進的最後一口氣,會讓血液裡殘留氧氣,除了緊急送醫外,送醫途中若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壓胸按摩心臟,將血液中氧氣趕緊送到腦部,可以降低腦死機率。
陳維恭說,很早之前就有提過要修改CPR標準,近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確實壓胸按摩比吹氣的步驟還要重要。99-10-18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_69FPriCFRn.oXv3QNf7CIUTPA--/article?mid=5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