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路流傳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 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 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 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 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 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 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
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 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 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 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 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 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 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 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 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 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 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 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 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 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 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 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 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 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 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 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 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 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 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 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 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 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 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 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 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 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 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
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 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 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 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 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 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 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 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 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 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 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 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 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或許有高低, 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 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 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
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 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 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引用:http://www.bliayad.org/articles/pages/0245.htm
|